萨迦寺:千年历史的艺术殿堂

来源:今日中国
浏览人数:0
日期:2020-11-24

萨迦县全景.png

 萨迦县是座位于西藏西南部的小城,在历史上,这里曾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发源地。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如今只有县城里庄严肃穆的萨迦南寺才能使人依稀联想起古西藏萨迦王朝的辉煌。

萨迦寺是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作为古代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国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萨迦寺的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其中以经书、佛像、瓷器和壁画著称于世,被誉为“第二敦煌”,它们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也是藏民族文化的起源。

萨迦是西藏历史上萨迦王朝和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发源地。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这里曾是萨迦王朝的首府,也是当时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萨迦地处西藏西南部,是座很普通的小县城。初到萨迦,你很难将它与一个统治西藏近三百年的地方政权联系起来。只有县城边那绵延数里的萨迦北寺建筑群废墟和县城里庄严肃穆的萨迦南寺,才能使人依稀联想起古西藏萨迦王朝的辉煌。

相传,公元1073年的一天,古西藏吐蕃王朝的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与众弟子去山上散心,从山顶上远眺,看见一座名叫温波山的地方形状好象一头卧着的大象,山腰右侧土地色白油润,山下河水潺潺,许多吉祥的征兆齐集于此。贡却杰布心想,若是在此建一寺院,必能对佛法和众生大有利益。他以一匹白骡马、一串珍珠和一套女装买下这块土地,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宫殿。这便是萨迦北寺最早的建筑。因温波山的颜色为灰白色,藏语称“灰白土”为“萨迦”,这样“萨迦”就成了地名和寺名,从而演化出藏传佛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教派——萨迦派。

历史上,萨迦寺分南寺、北寺。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1073年主持修建;南寺则由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1268年主持修建。因为萨迦北寺早已被毁,所以今天所见的萨迦寺是萨迦南寺。

萨迦南寺是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作为古代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国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萨迦寺的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其中以经书、佛像、瓷器和壁画著称于世,被誉为“第二敦煌”,它们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物,也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萨迦寺大经堂总面积有5700余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内供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塑像。

在萨迦南寺,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经书墙”。它高10米、长60米,位于大经堂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经书架由地面直达殿顶,人称“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据寺内喇嘛估计,这些经书约有8.4万卷,仅研究这些经书目录也要100年,这在整个西藏、中国,甚至世界,这都是独一无二的。

萨迦王朝时期,西藏还没有印刷术,寺内所藏经书全部都是手抄本,用的多是当地所产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汁书写,包括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历代法王的骨头粉,字体全是古藏文。在所藏经卷中,有一部世界罕见的夹板式经书《布德甲龙马》,重达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据说一页经书就需要至少四名僧人才可以将其抬起。

萨迦寺工作小组成员嘉阳说:“关于经书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假如这个世界和平的话,萨迦寺的经书就会自然平整;但是假如世界发生混乱的话,萨迦寺的经书也会随之变乱。而当灾难过去之后,经书又会恢复自己的位置。我们也不会为经书的保存而发愁,如果发生地震,外面的墙都倒下了,萨迦寺的经书墙也绝对不会倒下。”

除此之外,萨迦寺里还藏有世间已存数极少、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贝叶经。贝叶经素有“佛教熊猫”之称,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自古印度。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树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树叶子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

贝叶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它是人们今天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嘉阳说:“文化大革命前,萨迦寺有一个专门的贝叶经图书馆,保存了500多部贝叶经书。后来,有一些破了,一些被别的博物馆借走,没有还回来,现在寺里保留下来的只有21部。现在,西藏图书馆、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地展出的贝叶经都是萨迦寺的,都盖有萨迦寺的章。”

为更好地保存这些镇寺之宝,萨迦寺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贝叶经等珍贵经书内容进行扫描、编辑目录、整理。作为项目负责人,嘉阳说:“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新的电子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一个编辑部,对萨迦寺所有的古经进行重新扫描,并编排目录。这样有助于寺内的僧人和专程过来的专家、学者们更方便地研究经书,同时很好地保护了经书的原件。”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目前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

穿行在萨迦古寺,这里有数不清的珍宝,道不尽的震撼。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能了解她所散发出的奇异而又神秘的文化气息,感知到藏族文化、藏传佛教的巨大魅力。